类固醇在人体副作用上表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皮肤了,因为皮肤的副作用是可以实实在在表现在外观上,肉眼可见最为明显的。一项对举重运动员的调查显示,53%的运动员出现痤疮,47%有体毛增加现象; 27%的运动与出现油性皮肤和脱发。在这一批调查中,痤疮是迄今为止使用类固醇所引起的副作用最为标志性的,经常会有人通过痘痘来判断一个人是否使用类固醇,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所有在健身房里满身痘痘的大汉都用类固醇。
当使用类固醇后引起痤疮,这种痤疮相对于正常人的痤疮并不总是对常规的治疗有反应,即使在运动员停止使用类固醇后,痤疮问题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同时在痤疮治疗时继续使用类固醇的运动员通常表现出延迟的愈合反应,这表明类固醇在引起痤疮中起着强有力的作用。
类固醇的使用会引起我们人体的皮脂腺分泌旺盛,(科普资料来自百度百科:皮脂腺是由腺泡与短的导管构成的全浆分泌腺,皮脂腺导管开口于毛囊。除手外的其余部位皮肤中均有皮脂腺,前额、鼻、背上部的皮脂腺最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其余的部位比较少,掌、足趾及足背没有皮脂腺。)皮脂腺负责我们人体分泌皮脂,起到润滑以及保护皮肤的作用。类固醇的使用导致我们的雄激素升高,同时刺激我们皮脂腺疯狂分泌,分泌出大量的皮脂,大量的皮脂与皮肤中角蛋白的异常产生相结合,导致粉刺的形成,皮肤中所分泌的皮脂包含大量的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当他们堵塞在毛孔中时通常会成为一场细菌盛宴,当细菌吃完这顿盛宴后,常会的痤疮往往就会开始出现炎症反应开始病变。
通常当出现皮肤性问题的时候,我们的痘痘通常会以粉刺的形式首先出现,而如果没有进行任何措施处理的话往往会恶化为囊肿型或是丘疹型,囊肿型痘痘和丘疹型痘痘通常会并发,囊肿型痘痘通常是由粉刺恶化形成,丘疹形痘痘大多数是由于皮肤的有害细菌,导致细菌感染所引起也可以由普通粉刺恶化引起,最严重的则是痘痘与痘痘相连形成结节形的囊肿痘痘,造成皮肤大面积的感染。痤疮除了会引起视觉效果的不适外,还有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就是也可能引起关节的不适。
除了会引起痤疮以外,类固醇对皮脂腺的刺激也可引起其他皮肤病,包括酒渣鼻,表皮样囊肿,脂溢性皮炎和油性皮肤和油性头皮,除了会产生痤疮外,类固醇的使用也会引起皮肤出现真菌感染引起皮癣,使用类固醇产生的过量皮脂为癣真菌(即 糠秕马拉色菌)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多数人出现皮癣后也不会认为是由类固醇引起,皮癣的早期症状是小范围的皮肤发红或颜色变深,并出现瘙痒的情况,后期可能会表现明显变深,恶化并大面积出现。
类固醇对于皮肤的其他影响还包括对皮肤胶原蛋白代谢的影响和瘢痕疙瘩,以及脂肪瘤等,同时因为使用类固醇后引起的肌肉生长加速,通常会引起生长纹的出现,虽然生长纹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我们在新手时期在自然状态下也会出现生长纹,但是在使用类固醇时所出现的生长纹和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纹就有所不同了,使用类固醇后会干扰胶原蛋白(一种主要的皮肤结构蛋白),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皮肤弹性丧失,因此更容易出现生长纹,同时不易消失,当类固醇使用停止时,肌肉大小可能会减退,但生长纹仍然存在。
类固醇的使用还可能诱导部分人出现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另一种类型的瘢痕组织,在肤色较浅而皮肤较浅的人群中更为常见。使用类固醇后会增加诱发瘢痕疙瘩的几率,但是大多数出现此类情况的人之前都会有瘢痕疙瘩出现的历史,这和体质是相关的,正常人体从来没有出现过瘢痕疙瘩的情况的话,出现此类情况是很少的几乎是不存在。瘢痕疙瘩与类固醇诱导的皮肤中过多胶原蛋白的形成有关; 瘢痕疙瘩主要由胶原组成,大多数其他形式的瘢痕也是如此,使用大剂量合成代谢类固醇会造成胶原蛋白的分解减少,1型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使用类固醇后会使现有的皮肤病变恶化。
除了上述的皮肤问题以外,经常注射类固醇还会出现局部的脂肪瘤,特别是在臀部。反复注射相同区域可导致局部炎症,同时因为类固醇多是油剂可能还会诱导除肉芽肿。关于痤疮应对方法,通常我们需要对症下药,去角质+抑菌这是在痤疮还没有出现前的应对方案,用于预防痤疮的出现,当痤疮出现后,因为我们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案通常是无效的,一般我们会采用异维A酸类的药物,抗菌+控脂同步进行来进行控制痤疮的蔓延和恶化。